公民寫手

關於肉品,您一定要知道的事(4)大包裝VS小包裝?

迷思:包裝大就便宜?

近年來,大容量包裝的商品,強調「平均價格比零售價低」,一次以較多的份量販售,消費者可能會沾沾自喜,以為真的「撿到便宜」,但是,這樣真的有比較便宜嗎?

以肉品為例,假設購買1kg的豬絞肉,對於4口之家來說,餐桌上可能還包含白飯、青菜、魚肉、湯等,肉品雖為必需,但應不可能一餐消耗1kg的肉品,一道炒肉也許只需300g絞肉,那麼另外的700g呢?

剩餘的部份,雖然可以存放冰箱,但下次解凍時,新鮮度肯定比不上剛開封的品質,其口感更會大打折扣。也許下回您想起這包肉品時,已是好幾週之後了,如果當初包裝存放不良,肉品可能會變乾變黑,最終只能選擇丟棄,結果也是造成浪費,更慘的是,若將變質的肉品吃下肚,危及健康更是得不償失。

您有沒有這個經驗?到了過年大掃除,常會從冰箱清出一包包塑膠袋,裡面裝著一堆乾掉的肉,這時你只能問另一半說,親愛的,這是什麼東西?想當然而,最後的結局一定是丟掉。

很多聰明的媽媽,也注意到了這點,她們會一次買大量的冷藏或常溫肉回家,直接把肉分成好幾小袋,最後全部冰到冷凍櫃,但在這過程中,除了買到的肉,已是經過7小時到2天以上的氧化,回家再經過分裝。其實肉品放在室溫太久,品質會變差,再者,多此步驟,只是為了下次適量烹煮,那何不一開始就直接買小包裝的肉品?

現今社會通常為2到4口之家,過去動輒10幾口的狀況已不復見,但我們的消費型態卻留在祖父母的年代,常問一斤肉多少錢?試問一斤肉真的吃的完嗎?目前4口之家的餐桌料理,通常是3菜1湯為主。以營養均衡而言,3菜1湯通常是肉、青菜、海鮮,外加一道肉或海鮮湯,不可能全吃肉,如果肉品還跟菜拌炒,例如:洋蔥炒豬肉絲、蕃茄炒土雞里肌、酸菜炒鴨胸、青蔥炒鴕鳥菲力肉片、宮保火雞胸丁等,您覺得這盤菜裡面的肉需要多少呢?湯的部份,如果以肉為主,那會不會有菜呢?例如:蘿蔔排骨湯、羅宋鴕鳥排骨湯、香菇土雞腿湯、鹹菜鴨腿湯、人蔘香檳鳥湯等,這樣的份量、組合會不會比較剛好且豐富?

現代人的食物已經不虞匱乏,東西買剛好的份量,每餐都能品嚐新鮮的食材,還可以兼顧美味和健康,也能嚐試多種肉品。其實各種肉類、甚至部位的營養價值皆不同,「小時候,媽媽總是告訴我們不要挑食,才能營養均衡,但我們卻只想到蔬果不挑食,如果肉類也能多攝取不同的種類,相信更能達到營養均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