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會呼吸的房子─廖枝德師傅與傳統民居

如果你可以自己蓋房子,你想要蓋什麼樣的房子?

這個問題的範圍很大,答案可能充滿了個人夢想。不過,回到現實,我們往往沒有辦法隨自己的意願蓋自己想要的房子,最大的限制,往往就是預算。除了蓋房子需要資金,連蓋房子所在的土地,也需要資金呢。

之前就曾經跟某些朋友討論過,有沒有可能用100萬以內的預算,蓋一棟房子呢?看來是有可能的,甚至,預算還可以更低。
上個月底,特地前往台南參加一場油大地旅人跟台達電基金會舉辦的能源教育2.0暨社區轉型工作坊。當然,研習之中必然可以獲得許多刺激與反省,參加研習也是為了可以看看大地旅人的好朋友、研究所同學慧儀。不過,這場研習的最亮點,是研習最末場,參觀正在興建中的竹篙屋,以及傳承此一造屋技術的國寶級的大木丈篙師傅,廖枝德老先生!下午三點多,先由向廖師傅學習蓋竹篙厝的大地之屋主人林振隆先生,前來分享蓋竹篙厝的過程,目前已經大致完成竹篙厝的骨架。林先生半開玩笑的說,用五萬塊錢,就可以蓋千年不壞的房子!

三十分鐘後,眾人驅車前往後壁拜訪廖枝德師傅。廖師傅自己在此地運用兩百年的老榕樹以及回收材料,蓋了一棟會呼吸的房子。其實,如果不是事先看過相關資料,一般人可能都不會意識到,這個房子用的是回收的材料。

the master of traditional house

廖師傅從屋子裡走出來,客氣的逢人就發送名片,顯得既和藹又可愛。除了屋前結實累累的龍眼外,大家的目光很快的就被廖師傅製作的各種傳統房屋模型給吸引住了。據說這是廖師傅的孩子們給的點子,藉此為廖師傅的作品留下記錄。廖師傅做好了第一個模型後,就停不下來,又接續製作了好幾個傳統房屋模型。在這個過程中,也把廖師傅腦海中傳統房屋的構造記錄了下來,成為珍貴的文化資產。
models of traditional house

廖師傅師承余燦大木師傅,學習傳統房屋的製作方式。廖師傅說,傳統房子用何種材料,完全看屋主的能力,有錢的人用好的木頭,貧窮人家就用竹子來搭建。由於我老家也是傳統的竹篙厝,這讓我頗好奇,該不會也是廖師傅的手筆吧?跟廖師傅短暫談了一下,廖師傅說他確實曾經去楠西蓋過傳統家屋,但是卻是在密枝。後來我回家問了,才知道,老家的竹篙厝是我祖父請人來蓋的,但是師傅是誰已不可知。那個傳統竹篙屋也讓祖父跟父親住了好幾十年呢!

參訪時間實在短暫,還來不及好好看看廖師傅這座「會喘氣的房子」,眾人又驅車前往另一處,也就是正在興建中,林振隆先生的大地之屋。車子左彎右轉,讓人迷失了方向,最後來到比鄰高鐵的一處田地,竟然巧遇也在這裡落戶的朋友嘉隆。林先生的竹篙屋跟嘉隆的小房子隔著一塊田地,三片竹篙骨架已經立起來了。

traditional bamboo house
骨架之間竹子與竹子的架構,都是透過穿洞來完成,接下來要把屋頂的竹篙樑木架起來,再以角料鋪平兩側斜屋頂,蓋上防水的材料,上面覆蓋稻草或茅草。至於牆面則以竹編嵌入現有竹篙骨架中,再覆以拌了稻草的泥巴土團,最後再以廖師傅的傳統養灰在表層做覆蓋防水。至於較低矮的牆面,易受日曬雨淋的部份,還是採用磚塊跟水泥,包括整個房子的底基,也要向下挖掘約七個磚頭的深度,以紅磚和水泥砌起,當然,也要考慮當地下大雨時的水位,才不會讓房子一下雨就浸水。砌磚的底牆也負起鞏固房屋架構的角色。

學員中有人很好奇,這樣的房子真得可以住上一千年不壞?

the master of traditional house
廖師傅表示,一千年是徒弟說的,但是住上一百年是有可能的。我則請教有關防蟲蛀的問題。廖師傅說,要選擇五年以上的刺竹,也就是表面變成黃色的老竹,比較能夠抗拒蟲蛀,另外也可以在竹材切口放上鹽巴,讓竹材吸收鹽份。另外,新鮮的竹子比起乾燥的竹子好穿洞,所有的鑿洞都是人力手工處理。

至於竹材往往彎曲,怎樣讓竹篙骨架撐起來是一整個平面,則是要靠在竹子對秤的平面鑿洞,穿以長枝竹,長枝竹也要透過人力修整讓其竹節處平整,才能順利穿過刺竹上鑿好的孔洞。所以,蓋好的竹篙厝,還可以看見牆面上彎曲的刺竹,但是牆面可是平整的呢!

我又問了廖師傅,據說蓋這房子只要五萬塊?

廖師傅的意思是,如果興建的人力不包含在內,建築竹篙厝的材料確實有可能控制在五萬塊之內。算了算,林先生正在搭建的竹篙厝有兩間房,若是蓋成五間房,材料也頂多二、三十萬之譜,當然,最大的困難還是在於人力以及傳統房屋的搭建技術。想想,傳統農村社會,今天要你修房子,附近鄰居會一起來幫忙,改天鄰居又蓋新房子,你也會去出點力,但是到了當代,這樣的情景反而少見了。但是,就像在國外,也一群醉心於傳統方式來蓋房子的人像相互幫忙,切磋相關技術。我相信在台灣,這樣的族群也會漸漸興起,就像現在正跟著廖枝德師傅學習蓋房子的林先生等一群人這樣。畢竟,傳統技術的保存,需要的是靠不斷的練習所累積的技術能力,而幫忙搭建傳統房屋就是累積能力的唯一途徑。

the master of traditional house
儘管整個參訪過程中,我幾乎一直跟著廖師傅問問題,同行夥伴中有人說,我是這些人裡頭最有可能蓋竹篙傳統房子的了,因為我問了好多問題!但是總覺得還是不夠,如果可以的話,真希望用上一年半載的時間來學習蓋傳統房子的技術呢!

相較於當代的房子大量使用高耗能的水泥、鋼筋等建材,造價高,容易吸熱讓屋內溫度上升,傳統房屋使用可分解回歸大地的材料,造價低,而且會呼吸,其實是更友善環境的選擇。

希望有一天,我真的成為那個搭建傳統房屋的主人之一。

(本文原刊載於作者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