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男,不難》 台大研究生休學賣蚵仔

中秋節剛過,許多人都享受了中秋燒烤大餐,但是對現年29歲、號稱「蚵男」的黃翊誠而言,炭火已是他生活中最熟悉的氣息。四年前,他從台灣大學研究所休學,回到台南七股、繼承養蚵家業,還到夜市賣起烤生蚵,台南市觀光局將他的故事,改編成微電影《蚵男,不難》,將於後天首映。

最近幾年,夜市裡出現一攤又一攤烤生蚵,除了標榜帶殼新鮮,還不時看到「蚵男」二字。這可不是虛擬的卡通人物「柯南」,而是道道地地、在台南七股養蚵的年輕養殖漁民黃翊誠。

「蚵熟的程度,可以從表面判斷,烤到殼的水分退一半,大概就可以上桌了,」在題著《蚵男烤生蠔》、充滿海洋氣息的藍色招牌下,黃翊誠熟練地撬開蚵殼,裡頭躺著一個拇指大的肥美蚵仔,「帶殼,表示裡頭的蚵仔還活著,品質最新鮮。」

人來人往的善化夜市裡,黃翊誠忙著翻看炭火上的蚵殼,即使已經戴上兩層手套,但因為沒時間更替手套,蚵殼流出的滾熱湯汁,不時滲入燙傷他的皮膚,一旁備用的冰水,在從沒停歇的夜市人潮中,顯得無用武之地。

夜市烤生蠔雖然收益不錯,但常常要看天吃飯,還得忍受炭火和熱氣,十分辛苦
夜市烤生蠔雖然收益不錯,但常常要看天吃飯,還得忍受炭火和熱氣,十分辛苦(攝影/林慧貞)

最高一天營收3萬元 最慘1千

蚵男邊撬開蚵殼邊笑說:「習慣了啦!至少有人總比沒人好。」他最高紀錄,一天營收3萬多元;但也曾因為下雨,一天只有一千元收入,帶去的蚵仔「滿載而歸」,讓他格外珍惜現在的成就。

戴著黑框眼鏡,留著小平頭的黃翊誠,乍看之下,和一般年輕人並沒有兩樣,但曬得黝黑的皮膚,洩露出他是個海邊青年的身份。他的爺爺靠著養蚵撐起全家,從小,他和妹妹、弟弟的「娛樂活動」,就是到蚵寮幫忙剝蚵殼。

「我們這裡的水質很好,連黑面琵鷺都愛,養出來的蚵,又大又肥。」「蚵男」驕傲地說,家中養蚵的棚位,鄰近黑面琵鷺保護區水域,政府定期監測水質,加上靠近內陸,有沙洲屏障,不易受到颱風影響,蚵仔品質好又穩定。

帶殼的蚵仔還是活的七股潟湖除了是黑面琵鷺的避風港,也是許多農民賴以維生的水域
(左)帶殼的蚵仔還是活的。(右)七股潟湖除了是黑面琵鷺的避風港,也是許多農民賴以維生的水域攝影/林慧貞

打破盤口制度 宅配、夜市火烤闖出名號

產地直送的生蠔不僅新鮮,還能直接回饋農民
產地直送的生蠔不僅新鮮,還能直接回饋農民(攝影/林慧貞)

四年前,他放棄台大研究所學業,返回家鄉,接手高齡八十幾歲的阿公,留下的養蚵產業。第一件事就是打破傳統盤口制度,以宅配、夜市新鮮直送,發揮地域優勢,也創造近年來現烤帶殼生蚵的熱潮。

敢標榜生蚵,當然要有好品質。在七股海邊,經常可見一支支蚵架,上頭掛著數十串蚵殼;為了給蚵仔足夠的養分,黃翊誠家的蚵串密度,僅有別人的一半到三分之一,但總重量卻一樣。

休學返家後,黃翊誠負責接宅配訂單、擺夜市,父母則依據當天訂單量,一早到海邊採收蚵仔。由於他家的蚵品質新鮮,加上台大研究生休學返鄉的故事性,他的生烤蚵攤,漸漸在夜市闖出名號,甚至有顧客吃了他的烤生蚵,感動不已,決定和他在嘉義合夥開店。

高學歷返鄉青年、用網路找到農業新出路,一切故事似乎都順理成章,黃翊誠成了媒體眼中的成功典範;但現實生活並不如故事浪漫,去年中秋節,他為了趕出貨,曾在風雨中出海搶收,「那時只要一翻覆,就整個完了。」事實上,伴隨他的,是濕黏的海風、燠熱夜市裡的油煙,以及因為忙碌到無法吃飯導致的胃食道逆流。

蚵男的父母早上在蚵寮處理蚵仔,晚上這些蚵仔就會出現在夜市餐桌上,新鮮的品質讓蚵男在夜市大受歡迎
蚵男的父母早上在蚵寮處理蚵仔,晚上這些蚵仔就會出現在夜市餐桌上,新鮮的品質讓蚵男在夜市大受歡迎(攝影/林慧貞)

頂台大研究生光環 「從不認為高學歷低就」

在外界眼中,他是台大研究所肄業的高材生,但他不覺得自己「高學歷低就」。「我都不知道這是一個賣點(指他從台大研究所休學返鄉賣蚵),」蚵男笑說,「早知道我就早點寫出來,讓更多人買我家的蚵仔了!」從小看著家人與鄰居在艷陽下出海、在寒冬中忍受刺骨的東北季風,每個人都扎扎實實靠著自己的努力賺錢,他從不認為農漁民的地位就比較低下。

當初,他先斬後奏,休學後才告訴父母他打算回鄉賣蚵,氣得他父母直罵他:「你一定會後悔!」不過後來家人知道,蚵男是「玩真的」,就全力支持他。

「現在的小孩,不是你跟他說不行,他就不會去做。一開始我們就警告他,這是件辛苦的事,但他竟然也撐過來了。」蚵男的母親說,兒子從小叛逆,高中就打耳洞、刺青,本來擔心他莽撞休學返鄉會後悔,不料兒子很有耐性的撐了下來。媽媽對蚵男休學,另有感慨地說:「如果翊誠不讀書,也不會有這些創新的想法。」

黃翊誠則反駁:「那不是叛逆,是有主見!」他大學唸水產養殖系,發現許多同學畢業後,跑去賣傢俱、拉保險,一半以上的人,工作和本科系完全不相干;他現在雖然常常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早期還常為了顧客刻意找碴而沮喪,但只要睡一覺起來,就是新的開始,「而且感覺自己的口袋比其他人深,也很有成就感。」

黃翊誠每天除了擺夜市還要負責宅配訂單,他從小就很有想法,高中、大學時喜歡刺青,把父親的名字刺在腿上
黃翊誠從小就很有想法,高中、大學時喜歡刺青,把父親的名字刺在腿上(攝影/林慧貞)

拍攝微電影 帶動七股社區

如今,蚵男的弟弟也考上台大研究所,「蚵弟」黃柏叡不諱言,先前看到哥哥放棄學業回家賣蚵,他對哥哥仍不免有「高學歷低就」的想法,但看到哥哥如今闖出一片天,他也開始認同,唸書不是唯一能改變社會的方法。他希望能自己能像哥哥一樣,堅定目標,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

黃翊誠的故事,被台南市觀光局改編成《蚵男,不難》的微電影,介紹七股風光。起初,他認為自己只是小小夜市攤販,不能代表七股,但後來他轉念一想:或許這樣能讓更多人認識家鄉的美好。

《蚵男,不難》後天(26日)將在台灣文學館首映。預告片才上映沒幾天,就吸引3千多人點閱。蚵男開玩笑說:「大概有2千多次,是媽媽點閱的吧!」一旁的媽媽聽到,直說:「哪有這麼誇張?我大概才看20幾次啦!」

「蚵男」黃翊誠(左)和「蚵弟」黃柏叡,同樣考上台大,都以自家生蠔為傲,不認為做農事「低就」
「蚵男」黃翊誠(左)和「蚵弟」黃柏叡,同樣考上台大,都以自家生蠔為傲,不認為做農事「低就」(攝影/林慧貞)

只是,像黃家這樣有新觀念的仍是少數,原本他們有意以高價收購社區其他養殖戶的蚵仔,不料卻碰了軟釘子。蚵農寧願以便宜的價格賣給盤商,也不願意多花心思,因應黃家的行銷需求,將蚵仔分級處理。

對此,黃翊誠直說「可惜!」他認為七股的水質乾淨,有潛力打出自己的品牌,帶動社區發展,一起掌握蚵仔價格,無奈被當成「小屁孩」亂說話。

不過社區鄰人眼中的「小屁孩」,交往7年的女朋友,明年即將從澳洲歸國,回來後,可能會和他一起開店,讓「蚵男」的名號更加響亮,「雖然無法改變老一輩的想法,至少先做好自己的事吧!」

 

YouTube video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