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海域發現新紀錄魚種─白斑擬鱸

文/海生館

海生館副研究員何宣慶近期自恆春於市場購買一批鮮魚作為教學之用,發現其中一尾標本相當特殊,經確認是台灣過去未曾記錄的種類,白斑擬鱸(Parapercis alboguttata),是為台灣本島所記錄的第29個擬鱸物種。記錄白斑擬鱸的文章即將在今年的海生館海洋學刊(Plataxa)正式公開發表。

台灣是白斑擬鱸分布最北的記錄

白斑擬鱸屬於擬鱸科擬鱸屬下一種。其主要特徵是身上側線鱗較多,且吻較長,體色為淡紅色,體側缺乏明顯黑斑。過去白斑擬鱸只記錄在印度洋跟西太平洋零星幾個國家,但是何宣慶實際走訪印度、越南等國家發現白斑擬鱸這些國家其實是相當常見的種。目前西太平洋只有印尼跟馬來西亞有記錄,台灣的記錄是白斑擬鱸分布最北的記錄。

白斑擬鱸
白斑擬鱸

台灣為全球擬鱸多樣性最高的國家 尤其墾丁最多

過去何宣慶在研究台灣的擬鱸物種已經有諸多的發現,包含發表四個世界新種以及兩個台灣新記錄種。經過幾年研究確認台灣共計有28種擬鱸,佔全世界擬鱸科所有物種的三分之一,原先以為這個數量已經很高,沒想到又再次發現新記錄種,可見台灣的海底世界仍充滿未知。

目前何宣慶也將研究範圍擴展到全球,先後與幾為國際知名擬鱸專家合作發表,包含近期發表自南非的白腹擬鱸(Parapercis albiventer)。何宣慶表示擬鱸科目前共計有80多種,台灣就記錄有29種,是全球擬鱸多樣性最高的國家,而南部墾丁地區又比其他地區高出許多,是值得我們用心保護的地方。

但是根據何宣慶調查,墾丁地區的魚市場大型魚類已經較以往減少非常多,取而代之的都是小型的魚類,這對整體海洋生態平衡有著相當大的隱憂。保育有成固然是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也不要忽略可能是因為大型掠食者都已經被我們吃完了,這些小型的魚類才會被搬上檯面販售。等這些小型魚類被吃完了,我們還剩什麼呢?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News&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