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公辦民營案例 蔦松國中:對社區需要更高規格的照顧與尊重

編按:教育部在十一月提出五十人以下小校公辦民營的方案,引發各界關注,上下游先前分別報導教育部提出的政策說明以及教育界看法,本篇以現有的公辦民營學校─雲林縣蔦松國中為個案,介紹公辦民營學校的審核機制、學校定位、財務規劃、新舊文化磨合、與在地社區互動等面向,提供有意申請公辦民營的團隊與學校參考。

由飛天藝術團隊經營,原屬意拯民國小,被抗議後轉到蔦松國中

公辦民營學校的法源依據為〈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簡稱公辦民營條例)。這條例通過前,全台有五所公辦民營的學校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推動公辦民營的方式辦學,雲林縣的蔦松國中飛天藝術學校便是其中一所。

蔦松國中轉型至今一年半,進駐的經營團隊為「財團法人雲林縣傳統教育基金會」(飛天藝術團隊),為台灣第一所公辦民營的藝術中學。三年前飛天藝術團隊向雲林縣政府申請教育合作,在尋找學校時,原先預定以面臨廢校危機的拯民國小為校地,因為遭遇當地社區強烈反彈而取消,之後轉到蔦松國中,同樣面臨社區居民的疑慮,幾經協調後蔦松國中才轉型為公辦民營學校。

蔦松國中校長張凱瑞說,當初飛天藝術團隊在申請公辦民營時,中央尚未通過公辦民營條款,因此地方政府與學校需要面對既有法制面的限制,在地社區對公辦民營的運作方式也很陌生,因此引發一些風波,「現在有意願申請公辦民營的團隊與學校,就不需要經歷我們先前那樣的摸索期了。」

與在地社區互動 需要更高規格的照顧與尊重

蔦松國中在一九七五年由「水林國民中學蔦松分部」獨立為「蔦松國中」,成為附近七個村落的國中學區,最高峰時全校十四班、七百多位學生。一位蔦松國中的第十二屆畢業校友郭先生感慨地說,一開始飛天藝術團隊的校地首選是拯民國小,遭遇當地反彈後,才改以蔦松國中為目標,當初蔦松國中的在地社區其實也有些反彈。

「為什麼我們地方會有這麼強烈的反彈,因為對我們在地學生、居民、校友來說,心裡是個很大的痛,我們的學校已經不一樣,我們沒有母校了。」郭先生說,縣府可能有教育資源的考量,讓小校的資源共享,「我們心情上是不OK的,但是結果只能接受」。

兩年前的設校風波,也促成了蔦松國中校友會的成立。郭先生說,校友們對學校、在地有些不捨的心情,因此決定成立校友會,為地方做些事情,包括每天送餐給社區的獨居老人、送蔦松國中在地學生單車跟參考書,「我們校友要有些作為,為故鄉做點事,也有一點要做給縣府看的心情吧」。

55
圖片翻攝自蔦松國中校友會

蔦松國中校長:同時安排藝術、普通班課程,保障學生就學權益

蔦松國中轉型為公辦民營後,飛天藝術團隊聘請張凱瑞擔任校長。對於設校初期的風波,張凱瑞坦率地說,原先縣府想要清空蔦松國中,讓飛天藝術團隊進駐,這個舉動讓在地居民很不滿,造成社區與學校的緊張關係,幾經協商才形成共識,「在地居民不願孩子離開社區學校,後來我們決定照顧他們的孩子,課程也安排藝術班與普通班兩種制度,保障在地學生的就學權益。」

「現在蔦松國中每個年級都有在地學生,未來每年都會有在地孩子來就讀。對當地學生來說,其實是不換山不換水,制服、書包、課程都一樣,只是換了一群老師、多了一群同學而已。」張凱瑞說,蔦松國中原先只剩三個班,飛天藝術團隊進駐後,變成十二個班,學生數從四十多個增加為兩百四十多人,吸引外縣市與雲林其他鄉鎮對藝術有興趣的學生來就讀。

10885352_1015178558497914_1453514219203688480_n
蔦松國中以藝術教育為特色,共有音樂、舞蹈、美術三個類別

學校定位與教育理念 申請團隊要有完整規劃

張凱瑞說,有意申請公辦民營的民間團隊,必須先提出經營計畫,說明完整的學校定位與教育理念,由地方政府的教育審議委員會審核。以蔦松國中為例,學校定位便是藝術教育,包括音樂、舞蹈與美術,教育理念是透過傳統藝術來匡正人心與社會風氣。

「申請公辦民營的團隊需要提出一套成熟的教育理念,說服地方政府放心讓申請團隊來經營學校。」張凱瑞說,例如華德福教育、全人教育是比較抽象的教育哲學,蔦松國中是以傳統藝術教育為特色,此外,申請團隊也需要規劃師資、課程、財源等具體的規劃。

飛天藝術團隊的成員大多來自「神傳文化基金會」,這個基金會與具有法輪功背景的神韻藝術團關係密切。張凱瑞說,蔦松國中的經營團隊與法輪功頗有淵源,但是在學校師資上並不限於法輪功學員,「應該這麼說,我們經營團隊有宗教背景,但蔦松國中並不是一所宗教學校,仍是以藝術教育為主軸的公立學校」。

張凱瑞強調,蔦松國中雖然是公辦民營學校,但仍然屬於公立學校性質,需遵守宗教中立的原則。蔦松國中校友會成員也表示,蔦松國中是一所很專門的藝術學校,並未聽過有家長、學生反應校方將宗教課程帶入學校。

10384300_1015179805164456_3945406328662349813_n
蔦松國中轉型為公辦民營學校後,聘用許多術科教師。

師資來源 申請團隊擁有主導權

當學校轉型時,免不了會遇到原有教師與新加入教師的教學理念溝通問題。蔦松國中在轉型後,是否也遇到類似問題?張凱瑞說,蔦松國中地理位置相對偏遠,在轉型前只剩下四十幾個學生,原有的教師群也不多,因此在公辦民營後,原有的教師都調離了,目前蔦松國中的師資都是新聘教師。

中央通過公辦民營條款之前,雲林縣政府要求蔦松國中在聘用教師時,必須有三分之一的師資具有教師證。因此蔦松國中雖然全部都是新聘教師,但仍有十位教師來自其他公立學校。而在公辦民營條款通過後,張凱瑞認為,地方政府對於公辦民營學校師資的要求會更寬鬆,學校擁有更大的主導權。

財務狀況與學生人數密切相關

公辦民營的學校仍是公立學校性質,公部門會提供與一般公立學校同等的設備、人事、業務費。不過公辦民營學校若需要額外新聘教師,就需要自籌經費,例如蔦松國中聘任術科教師的人事費,除了來自學生繳交的「術科指導費」,也需要向外界募款。

張凱瑞說,蔦松國中的普通班、藝術班的學雜費都比照一般公立學校,一學期約繳交四、五百元,不過藝術班的學生需要另外繳交術科指導費,音樂類的學生一學期需繳交約兩萬三千元、美術類一學期約一萬兩千元、舞蹈類一學期約一萬五千元。

「藝術學校需要術科教師、相關的器材與空間,若靠政府提供與一般公立學校同等規模的預算,不足以維持藝術學校的財務需求,因此需要吸引夠多的藝術類學生來就讀,同時對外募款,才能維持運作。」張凱瑞說,在偏鄉經營公辦民營學校,一定要有明確的學校特色,才能吸引外地學生來就讀,否則在偏鄉是生存不下去的。

在評鑑機制的部份,公辦民營學校需要接受兩套評鑑,一套是與公立學校一樣接受評鑑,另一套則是針對民營的部份接受地方政府檢核。張凱瑞說:「公部門為了確保公辦民營學校具有『公辦』的品質,也擔心我們『民營』的績效不好,影響到孩子的受教權,因此兩邊都有所要求。」

教育部推動的小校公辦民營方案,如同開啟一扇門,活絡台灣的教育體制,提供教育創新的機會,但同時也把偏鄉小校的裁併校危機,透過公辦民營學校與社區的互動、學校的財務能力等面向,轉型成了公辦民營學校經營團隊的營運壓力。

1013632_1015176705164766_6668650366409907128_n
蔦松國中為台灣第一所公辦民營的藝術中學。 提供/蔦松國中

延伸閱讀:

教部公布 50人以下小校開放公辦民營 教育界:是轉機或災難?

小校公辦民營 教育部:是教育創新,而非教育商品化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