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昌玉72歲拿文創碩士,紙雕梅乾菜傳承客家文化

今年72歲的葉昌玉,是國立聯合大學文化產業與創新設計研究所的應屆畢業生,明天就要畢業的她,在一字排開、清一色青澀的人群中顯得格外搶眼。在退休、攻讀碩士前,她已從事金融業46年,並致力於紙雕藝術創作、推廣達15年。最近一款名為《福菜飄香》的系列作品,更是她畢業論文的研究內容。

《福菜飄香》是將苗栗知名攝影師謝其煚(煚音同囧)一系列關於客家福菜採摘、醃漬的照片,轉為立體紙浮雕作品的新作品,不只增加原作的立體感、觀賞性,而精緻立體的一甕甕、一簍簍福菜,讓人即使隔著裱框,也彷彿能聞到陣陣菜香。

目前在海洋大學校友室擔任主任的女兒吳瑩瑩就說,母親不斷以傳承、推廣紙雕藝術、客家文化為使命,更鼓舞家庭中、家庭外的所有人。

《福菜飄香》系列之六〈傳承〉紙浮雕作品,紙雕將重複的素材裁減、堆疊,考驗紙雕師的美感、經驗、裁切技術。(葉昌玉提供)

89

銀行從業近半世紀,退休後仍從事紙雕藝術

15年前葉昌玉還在銀行擔任研究員,當時她因銀行有在舉辦立體紙雕藝術展,而開始對立體紙雕產生興趣;於是她便開始利用業餘的時間上課、學習立體的紙雕藝術,自此和立體紙雕藝術結下不解之緣。

「中華傳統的紙雕藝術都是平面的,像是剪紙小像、鏤空紙雕,和西方不同。」她說,16世紀的荷蘭、義大利工藝師會將既有、重複的圖形,經剪裁、堆疊,就會形成立體紙浮雕,「原始的物件一定是要重複多件、才能堆疊,」至於需重複幾件,則看工藝師的經驗與期望呈現的效果決定。

2002年時,位於今新北市林口區的美雅士博物館正在培訓紙浮雕藝術的人才,為了增進技藝,她也積極報名培訓課程。由於當時美雅士博物館延攬兩岸紙浮雕藝術專家,因此在題材上,她開始以梅、蘭、竹、菊、蓮等東方、中國元素為主題,並持續不斷創作、展演、教學,精進自身技術和創作靈感。

2009年,在一次苗栗縣紙藝文化推廣協會展覽的上,結識了從事攝影超過半世紀、擁有15座金牌、8座銀牌的攝影師謝其煚,「那時候他看完我的展說很喜歡、有特色,但他接著問我『能不能做台灣的題材,甚至客家題材?』」葉昌玉認為這是個不錯的建議,但手上沒有相關素材可以拿來創作,結果「謝其煚就很大方說那我的照片給妳用。」也因為當時謝其煚的慷慨大方,因此才有今天《福菜飄香》的系列作品。

攝影照片轉作《福菜飄香》,為求靈感、堅持下田種菜

11406826_1142636599086544_5608604940371952578_n
葉昌玉寫論文、做紙雕時,還自己種芥菜。(葉昌玉提供)

「一開始我希望能夠呈現『即將消失的行業《百工圖》』,」葉昌玉說,《福菜飄香》是百工系列中的一件作品,而選定的8張照片就來自《彩虹系列》,原著攝影分別是農村婦女採收芥菜、醃漬芥菜、曝曬福菜、成品梅乾菜。

葉昌玉說,其實福菜、梅乾菜只差在「水分多寡」而已。根據她在苗栗縣的田野調查,縣內農民多於每年農曆8、9月種植芥菜植株,2個月後長成球狀後,即可收成,素有「福菜故鄉」美譽的公館鄉就有25公頃、產量達200萬台斤。

葉昌玉雖然身為純正客家人,卻因在家族中排行長女,自懂事就需出外工作、工養家庭、弟妹開銷;即便日後成為銀行的金融研究員,生活繁忙、仍少有機會自己醃菜。但為了忠實將《福菜飄香》系列的照片轉作成紙浮雕作品,葉昌玉還特別前往鄰近住家的苗栗縣公館鄉,向農民取得芥菜株來自行栽種、醃漬成梅干菜。

11412377_1142147235802147_2401591685049920880_n
葉昌玉在同步撰寫論文、轉作紙雕時,為更加體會福菜製程,便自己下公館鄉索取芥菜苗,自種、自醃福菜。(葉昌玉提供)

紙雕作品考驗匠師技術,3年來僅完成74幅

一切俱備後,葉昌玉就開始相片「轉譯」的工作,也就是將照片轉成立體紙浮雕。她說,過程最困難的是「紙材選擇」,經過反覆測試、尋找紙材,她認為120到150磅數的紙是最適合的,「低於120磅的紙較脆、易破,高於150磅的又太硬、厚,跟『卡紙』一樣。」

「其實紙雕是很講究技藝和經驗的,」葉昌玉說,以《福菜飄香》第6幅〈傳承〉為例,需要凸顯的主角為照片中的老婦、小孩與醃漬福菜的甕,因此切割時的筆力會影響成品俐落度,而刀鋒不利則會使紙材產生毛邊,而面對圓弧形的部位,則需適當的旋轉紙材。

而黏貼用的工具還須使用工藝矽膠,才能使作品更加立體;作品拼排、堆疊完成後,仍須輔以亮光劑、增加色澤,最後裱框處理,以利保存、收納、增加藝術性。

其實《福菜飄香》系列只是《百工圖》中的8幅作品而已,但光是轉譯這8幅作品就已耗費葉昌玉半年的時間;而目前《百工圖》已完成74幅作品,共歷時3年。葉昌玉之所以對紙雕轉譯工作這麼堅持,她說「這是在完成我的『夢想』,也就是傳承、推廣紙藝和客家文化。」

葉昌玉的個人工作室。(葉昌玉提供)

11392896_1142147599135444_1774933636452108971_n

古稀之年領碩士、教紙雕、授客語,葉昌玉傳承客家文化

葉昌玉說,其實「《福菜飄香》是為了配合我問論研究而先完成的作品。」原來葉昌玉在2008年時退休、返回故鄉苗栗後,除在地方開設苗栗縣文藝文化推廣協會,四處授課、推廣紙藝文化;同時她還利用時間在國立聯合大學攻取文化產業與創新設計研究所,不只在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以立體紙浮雕技法呈現客家文化影像-以福菜飄香系列作品為例》論文,更將以72歲的古稀之齡穿戴學士袍,在本周六(13)站上禮台、領取碩士學位證書。

葉昌玉的女兒、現為海洋大學校友中心主任吳瑩瑩說,「我母親是位認真、好學的人。」其實葉昌玉身上領有歐式紙浮雕、荷蘭IPCA紙蕾絲等2張紙藝師證照,和客語薪傳師證照,平日就會在自家、工作坊、聯合大學、地方國小開班教授紙藝、客語課。吳瑩瑩說「她念碩士最忙的時候,同時教書、寫論文、顧芥菜、做紙雕,還向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投計劃書、申請經費。」

看在女兒吳瑩瑩眼裡,「其實還是希望她能夠『享清福』,」但又深深感佩母親的毅力、行動力,而她的行動力也很能「感動他人。」吳瑩瑩說,因為客家聚落通常較保守,許多來學客語、紙雕的鄉民有時會透露自己的「小夢想」,像是想將自己的手工產品擺攤、販賣,卻「不敢實踐,但我母親聽到後,都會大大鼓勵他們,甚至帶他們一起擺攤。」漸漸地許多學員也慢慢變得較積極、勇於追夢。

也因為母親的「行動力」,因此只要每次母親有作品要展覽,「全家人都是用行動支持。」由吳瑩瑩統籌展覽主題,母親創作,搭配父親一手漂亮的書法,而「妹妹外文能力佳,就幫忙製作中英文宣、英文導覽,弟弟則負責出錢。」

目前《福菜飄香》正在新竹市生活美學館展出,將展到6月14日;而7月將先行休息,預計8月會在苗栗縣文化中心展出。

11267109_1142147792468758_832602749671813790_n
葉昌玉與其外子。(葉昌玉提供)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