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打的疫苗沒有打 鴨鵝脆弱難敵禽流感

去年台灣爆發史上最嚴重禽流感,以往病毒主要感染雞隻,鴨被視為「保毒動物」,較少出現病徵,但去年這一波疫情造成鴨、鵝大量死亡,除了病毒變異,更凸顯出水禽開放式養殖、疫苗沒有確實施打的防疫漏洞。

正常的鴨需要施打4種疫苗,防治肝炎、腸炎、霍亂等,不過根據養鴨協會和農委會疫苗資料,2014年雛鴨、雛鵝數量,遠大於國內疫苗量,顯示大部份業者並沒有打疫苗,有些疾病的疫苗覆蓋率甚至不到一成,業界直言,鴨鵝抵抗力不足,又遇到來勢洶洶的禽流感,去年疫情大爆發一點也不奇怪;農委會表示,已強制要求種禽全都要打疫苗,違法可罰五萬元。

部分疫苗覆蓋率不到一成

鴨鵝和人一樣,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疾病,如同我們小時候施打B型肝炎疫苗,雛鴨雛鵝也需要注射疫苗,根據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出版的《水禽飼養管理與安全用藥手冊》,建議水禽要打疫苗防治「鴨病毒性肝炎」、「水禽小病毒感染症」、「水禽雷氏桿菌症」、「家禽霍亂巴氏桿菌」,包括畜衛所在內,目前國內共有5家業者,生產或進口6種疫苗,防治上述疾病。

打疫苗的目的是讓動物產生抗體,病毒來襲時才有抵抗力,不過根據中華民國養鴨協會統計,2014年台灣每月平均約225萬隻雛鴨,12個月加總則有2700多萬隻;鵝的在養量約200多萬隻,雛鵝大約是在養量的2.5倍,也就是500萬隻。全部加起來,台灣一年的雛鴨、雛鵝數量大約3300萬隻(業界稱3300萬羽)。

目前進口、生產疫苗,須經農委會逐批檢驗、記錄數量,然而,翻開農委會逐批檢驗的報表,注射鴨鵝的家禽霍亂不活化疫苗,三家藥廠全年總劑量僅1750多萬,換句話說,大約一半鴨鵝都沒注射。

這已經是情況最好的疫苗,專門針對鴨的鴨病毒性肝炎抗體製劑以及雷氏桿菌的疫苗,分別為約1082萬劑、260萬劑,鴨鵝都適用的水禽小病毒的疫苗,也只有260多萬劑,覆蓋率不到一成。

目前台灣並不允許施打禽流感疫苗,不過熟悉業界的人表示,上述這些疫苗雖然不能直接防治禽流感,但可增強抵抗力,假設鴨鵝因為沒打疫苗,染上家禽霍亂,抵抗力下降,相對的禽流感來襲時,被感染的機率就會增加,「跟人一樣,身強體壯總是比較容易抵抗疾病。」

79

農民希望研發出更好的疫苗

養鵝30多年的農民吳祥斌說,打疫苗就像買保險,有打有保佑,而且注射鵝用的小病毒、霍亂疫苗,每隻鵝大約才增加2元成本,因此不會省這個錢,身邊的農民也大多會打,但也有人可能為省成本而不打。

在雲林、嘉義一帶經營種鴨場,身兼養鴨協會理事的李泰然則直白地說,確實有農民沒打疫苗,因為有些疫苗保護力不夠,且反而讓雛鴨死亡,例如畜衛所開發的水禽小病毒疫苗是專供鵝用,屬於活毒疫苗,但施打在小鴨,還沒產生移行抗體就先被病毒感染死掉了。「一株疫苗成本要3~5元,保護性不夠、小鴨先死掉,農民自然不願意打。」

他表示,鴨子肝炎死亡率高達50~80%,小病毒引起的腸炎也有4~5成死亡率,就算不死也會骨質疏鬆,若有好的疫苗,農民當然願意打,希望農委會能研發出更好的疫苗。

不打疫苗可罰五萬

對此,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表示,先前沒有強制規定種禽一定要打這些疫苗,所以農民意願不高,但去年禽流感爆發後,為了加強防疫,已經強制要求種禽全都要打疫苗,違法可罰五萬元,農民購買種禽時,必須向種禽場索取健康證明書,確認有打過疫苗。

至於農民反映疫苗不好用,施泰華說,不曉得農民有無按照施打程序,目前沒聽說有疫苗會讓小鴨死亡,若農民有疑問,可向地方防疫機關詢問。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