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廢監測組的同學是由一群機械系的陽光男孩組成,「我們不善與人接觸,因此選擇這組。」簡報的同學帶著輕鬆的口氣說著,工程師不善言辭的特點,在他們身上卻顯得一派輕鬆、不成困擾。
「機械出身的背景讓我具備邏輯思考的腦袋;出社會工作後接觸了與所學不同類別的工作,使得我在社交技能方面有深層的學習。運用這兩項能力以及天生敏銳的觀察力,為發掘布吉納法索成為下一個崛起的可能以及未來潛力。(註1)」在地球另一端,一名機械工程師運用自身專業,發明了「淨水書」,為世界各地帶來乾淨的飲用水。同樣的,機械男孩們的跨域學習,對於未來漸趨複雜和汙染的環境而言,是十足重要的。
海洋垃圾是一個全球性的議題。隨著洋流漂盪,垃圾破碎成成千上萬數不清的細小垃圾,被魚群吃進肚裡,最後再進到人類這個最終處置場中。依據「生物放大作用」,這些垃圾的汙染物質將會被高濃度的累積在人體中,而我們終將自食惡果。
生物放大作用,圖片來源:http://www.twword.com/wiki/%E7%94%9F%E7%89%A9%E6%94%BE%E5%A4%A7
在簡報結束後,老師補充了台南養蚵業的問題。「這邊所產生出來的蚵架,一年有七千噸。這七千噸不是直接放到焚化廠,因為竹竿有大有小,一定要先切到大小差不多才能燒,所以多暫置在海邊,造成了環境的問題。其實蚵架底下可以營造出良好的微棲地,世界上很多國家甚至花錢去製作蚵架。」
龍崗國小外沙灘暫置蚵架 (105.04.17機械男孩 攝)
老師談到的案例,便是《明日的餐桌》所描述的:「牡蠣珊瑚礁能提供許多海洋生物、產卵魚類、貝類與幼體做為棲息地;牡蠣驚人的濾水功能,成為動物和人類的天然濾水器,可以淡化沿岸海水;牡蠣帶適合海草的生長,可以減緩海浪速度,保護脆弱的海岸。(註2)」在台灣,可惜的是這些可利用的資源,被棄置、焚燒。我們經常羨慕國外清澈透明的海水,與魚群在水裡共游是許多人的夢想,若能妥善利用,想必台灣也能夠創造更豐富多元的海洋環境。
蚵架底下良好的微棲地,照片來源:台南社大 晁瑞光老師 https://www.flickr.com/photos/teia/26196770291
最後,老師跟我們說了一個小故事。「一位喜歡潛水的荷蘭大學生看見了海洋垃圾這個問題,他運用太陽能船蒐集海洋垃圾,而這個發明已經得到專利,在荷蘭被譽為21世紀最有潛力的企業(註3)。所以其實在做任何東西的時候,只要稍微想一下,就會是很有價值的東西,要用很科學、邏輯的方式,去思考這些事情。」
藉由淨灘的身體勞動,若能轉化為機械創新的好點子,不僅能幫助在地達到里海的理想,又何患未來缺乏競爭力呢?
註1:非洲公益/一本濾紙做成的「淨水書」,給一個人四年乾淨的飲用水
註2:余宛如。明日的餐桌。果力文化(2014)
註3:「史上最大淨化海洋計畫」將於明年啟航,清潔速度快上7千多倍 成本只要3%
—
文字編輯BY小編
更多文章請見曾文溪流域共學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