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再生》五年體檢(2)1500億基金 人人都想分杯羹

台灣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這幾年都面臨財政緊縮的窘境,農再1500億基金,成了各個部會垂涎的大金庫,每個人都想分一杯羹。

去年(2015)11月,農委會農糧署配合行政院「消費提振措施」,補助農民購買小型農機,原本經費只有2億元,申請第一天,各農會就陸續傳出爆滿消息,農委會也很爽快,一口氣延長申請時間三個月,最終加碼到7億元,而經費來源,就是農再基金,但這個計畫並未限制申請農民的資格,也沒讓通過農再課程的社區優先申請。

此外,掌管休閒農業、行銷推廣、農村人力的農委會輔導處,也有部分經費來自農再基金,例如「百大青農輔導計畫」、地方特色料理班「田媽媽」等等,水保局初估,撥給輔導處的農再基金,一年約5億元。

雖然輔導處的業務和農再活化產業的目標相似,不過水保局副局長林長立坦言,有些政府部門的計畫,還是應該編自己的公務預算,才能長久,否則以後農再基金沒了,計畫可能無以為繼。

除了自己人,財政窘迫的地方政府,更是想盡辦法沾農再的邊,一名農再顧問師表示,有些水路歸屬地方政府、水利會,但地方政府會要求社區,自己向水保局提計畫修繕。

其他中央部會也不遑多讓,有社區要求用農再基金設簡易自來水設施、蓋社區籃球場、排球場等,台東某社區希望將電線路地下化,以便營造像池上「伯朗大道」般的開闊景觀,同時發展熱氣球觀光,台電希望農再基金出一半經費,因時間急迫,且當地居民無法負擔經費,最後水保局撥了250萬元。

林長立不諱言,的確很多部會都想要農再基金,但水保局核出去的經費,都要符合產業活化、促進社區發展等,且會優先請主管機關處理,除非主管機關經費不足或是很緊急,才會使用農再基金。

然而,在中央地方一片叫窮的態勢下,農再基金這個好用的「工具人」,該怎麼讓錢花在刀口、避免疊床架屋?長期關注農再議題的民進黨立委蔡培慧認為,基金運用應該拉回農委會本部,因為農村再生本質是農村發展,牽涉到農民生計,生活機能、農村產業等等,還有景觀、水資源等外部效益,這些都不是水保局用工程思維可以解決的,水保局、企劃處、農糧署應該是對等單位,要由會本部跨域協調。(系列待續)

系列閱讀:

《農村再生》五年體檢(1)工程人人有興趣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