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鳥鄉民觀測記錄 四大冬季候鳥數量下降 小辮鴴只數到3千隻

全民數鳥邁入第四屆 上千民眾參與助建立生態熱點 避免開發

「新年數鳥嘉年華」今年邁入第四屆,總共1258人次在全台174個樣區記錄下343種、共32萬次的鳥類活動,突破歷年來的記錄數據,政府不僅可以參考其結果將候鳥途經的熱點劃為生態敏感區,更可作為未來規劃開發區時須避開的重點地區;不過野鳥學會統計各地調查數量後也發現,常見的冬季候鳥包含黑腹燕鷗、蒼鷺、長趾濱鷸和翻石鷸等族群,都呈現大幅度下降,是政府應該注意的警訊。

對於這個歷年來的盛事,野鳥學會理事長蔡世鵬指出,今年新年數鳥活動舉辦的時間在去年12月17日至今年的1月8日,一共為期23天,相較於去年,參與人數和觀察到的鳥種都明顯增加,此次也新增20個樣區,並完整記錄到臺灣的27種特有種;在所有樣區中,嘉義布袋觀察到的鳥次最多,是水鳥聚集的天堂,高雄茄萣則居次,共記錄到1萬8429隻次的鳥類。

17880081_10208612114120643_8801182205115762271_o
黑腹燕鷗 吳志典攝
17854979_10208612114800660_7731066437220647928_o
翻石鷸 吳志典攝

鳥老大帶頭 鳥夥伴陪伴 鳥鄉民可一同參與數鳥

至於成員任務分配的部分,蔡世鵬則解釋,活動參與的成員分為三種,首先是「鳥老大」,他們必須規劃出樣區所在位置和路線,肩負最重要的責任,再來是「鳥夥伴」,大都是屬於各地鳥會、具有豐富經驗的鳥類觀察員,最後則是「鳥鄉民」,只要有興趣的民眾都可以在鳥夥伴的陪伴下,到各地樣區去觀察冬季鳥類的活動,並將資料全數記錄下來。

17855009_10208610602882863_5466075013780043748_o

四大冬季鳥類族群下降 野鳥學會提出警訊

不過在今年觀測中,野鳥學會也發現極需注意的警訊,像是黑腹燕鷗下降幅度最大,比去年減少4238隻次,蒼鷺減少1,059隻次、長趾濱鷸980隻次、翻石鷸也減少773隻次,是十分值得留意的警訊。

此外,特生中心也指出,今年代表鳥種「小辮鴴」的數量也從往年的九千多隻下滑到近三千隻,而小辮鴴是依賴農業環境的鳥類,其存在象徵了自然與農業共存的里山概念,更代表農業環境不只供應糧食,也是許多動物賴以為生的棲所,為了彰顯農業的多樣性價值,大家應該共同關心農地裡的冬際候鳥。

IMG_7126-1
小辮鴴(攝影/賴榮孝)

特生中心:鳥類族群減少 推測可能受沿海棲地減少所致

對此,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指出,鳥類族群數量的減少,最可能是受到棲地減少所影響,而台灣位處「東亞澳遷徙線」上,是候鳥會選擇的避冬地之一,若台灣西部濕地持續減少,候鳥可能就會選擇飛往其他國家,導致我國觀測量降低,而並非整體族群有所削減,現階段只能推測是棲地減少,未來也將透過長時間的監測數據,與日治時期做比對,針對「候鳥遷徙、低海拔平原和沿海濕地的變動」,來做完整的研究調查。

林大利也強調,全民數鳥活動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在協助建立資料庫,因此希望透過全民參與的方式,在每年的新年之際,以固定時間、地點及方法,來記錄臺灣冬季鳥類的現況,這些透由全民完成的公民科學活動,其資料也會經過匯集,在環保署的「環境資源資料開放平台」和eBird Taiwan賞鳥資料庫上公開,成為全球皆可共享的鳥類資訊,屆時想要參與的民眾可上網查詢相關資料,野鳥學會也呼籲今年活動鳥友可以踴躍參加。

17855357_10208612117240721_740271516033457765_o
蒼鷺 劉定穎攝
17884558_10208612119800785_7048254031036814079_n
長趾濱鷸 吳志典攝

l   環境資源資料開放平台 http://opendata.epa.gov.tw/

l   eBird Taiwan http://ebird.org/content/tw/

l   亞洲水鳥普查夥伴https://www.wetlands.org/profile/taiwan/

l   官方網站:http://nybc.bird.org.tw

l   臉書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NYBCTaiwan

l  新年數鳥揪團區: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72481729504873/?fref=ts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 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