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央訂定「2016年5月20日」為標準,將拆除全台新增違章工廠,首波鎖定17間,以杜絕違法佔用農地狀況,彰化縣府近日則數次以「就地輔導」為回應,並提出五不一絕對,認為應以「2017年的9月12日」為拆除界線,否則難以配合。
對此,多個環團今聚首彰化縣府前進行抗議,強調彰化縣府如果為了要讓產業走向正常合法化,應該進行盤點,把業者意願、土地面積等因素一併納入,分期達成目標,而不是讓成本外部化,比誰汙染得多。否則一昧放寬違章就是在敷衍了事,爛攤子留給下一代承擔。

地球公民:糧倉變違章 還要抗中央
「糧倉變違章,還要抗中央。」針對彰縣府的態度,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吳其融質疑,彰化縣長魏明谷提出五不一絕對,實際上卻沒有細項規範;要如何稽查,甚至讓產業正常的發展、農地繼續從事生產?都沒有看到正常的規劃,難道又要像過往的方式一樣,比誰會偷排嗎?
因此,吳其融強調,現在彰化縣府的作法,就是要敷衍了事,把爛攤子留給下一代處理,而不是支持正常的產業發展。
環資:輔導成效不彰 產業轉型應訂定分階段目標執行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研究員張淑貞則指出,彰縣提出的就地輔導方式,其實是參考經濟部近年提出的臨時工廠登記模式,只要符合條件的違章工廠,就可申請臨時登記,並享有五年的免建管證照等裁罰。但這樣的法條將在2020年落日,現在已經2017年,若這些違章工廠適用就地輔導方式,屆時法源依據如何依從?即便彰化縣訂出自治條例,也會因為牴觸母法而失效。
此外,張淑貞也強調,說是透過輔導來協助違章工廠轉型,或認定為低汙染就可以享有裁罰豁免,但據調查,取得臨時登記後,工廠因為污染而被列管的案件,比輔導前還多了五成,這樣的輔導成效,有任何一點公信力嗎?
對此,張提出建言,指明彰化縣政府不應只顧丟出輔導優惠,而是應該把縣內的汙染性工廠做全面盤查,包括業者是否有遷廠意願?土地面積要多少?以此為基礎分階段去執行遷廠計畫,讓汙染工廠離開農地,台灣才可能有工農分離的一天。
水資源保育聯盟:內政部每兩個月提供空照變異圖 彰化不應藉口不拆違章
同時,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常務理事吳麗慧也表示,對於中央的拆除規劃,彰化縣政府卻以推說不知情,是「強拆」工廠會惹民怨,但內政部每兩個月就針對轄內建物變動進行空拍,並提報給地方政府去稽查,縣長不可以此當藉口。
另外,他也以年金改革做比喻,直指農地工廠的處理,並不會比年金改革來的簡單,「難道魏明谷要當李來希,扯中央後腿嗎?」彰化成為違章最大宗城市已經很丟臉,縣長還帶頭跟中央對抗,明顯是在縱容犯罪產生。

主婦聯盟:農地違章工廠城破壞食安源頭、減少農地總量最大元兇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研究員湯琳翔則以食安角度剖析,他指出政府重視食品安全源頭管理和農地總量維持,但「農地違章工廠」是破壞兩者的最大元兇,且違章平均每年吞食農地近30公頃,若不好好面對問題,台灣將面臨糧食安全的缺口,因此請魏明谷必須配合中央政策,不要再跟縣民對著幹。
最後,台灣農村陣線成員許文峰則以實際例子為證,證明違章工廠的發展與政策息息相關。他指出,先前工廠臨時登記出爐時,鹿港地區就出現仲介掛布條,言明農地違章工廠申請即將合法化,開放農地買賣要買要快,導致農地地價上漲兩成。近來中央喊出520為界線,新增違章都須拆除,建地就立刻停工,可是當「五不一絕對」又喊出,機具卻又動了起來。
這顯示地方政策若沒能跟中央保持同調,農地農用就是空想,因此呼籲彰化縣府配合中央政策執行,才有機會產生改變,否則一昧逃避,只會徒留臭名,更讓彰化成為汙染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