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霧辣手催花02》殺蟲劑違規使用40年,政府知情不作為!農改場提解方:把樹打薄,催花免噴藥

(續前文)蓮霧業界違規使用有機磷殺蟲劑催花已經四十多年,具有神經毒性的陶斯松、撲滅松,以超高濃度噴灑,對環境生態的影響難以衡量,更直接衝擊農民自身健康,政府卻始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如果農藥催花真的那麼必要,為何不乾脆申請合法使用在蓮霧上?農試所鳳山分所的副研究員黃基倬回答,「農藥商要去藥毒所做申請,才會去做試驗,要做完三場,才能登記。」而三場試驗做下來可能要六十萬到一百萬,沒有農藥商願意做,而且「不登記就有人買,幹嘛要去申請?」

藥毒所:高濃度噴灑不合理,從未經正式評估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農藥應用組組長蔣永正表示,「這問題很久了,之前就有討論過相關議題,」但是後來卻不了了之。她確認,不論是撲滅松或陶斯松用來催花,都不在核准的使用範圍內。

「先不論是否在使用範圍,以這麼高的濃度來噴就是不合理,」蔣永正說,正常的農藥使用都會經過層層的安全性評估,包括噴藥者的安全、產品殘留、還有對環境非目標生物的影響,以及藥效和對植物的藥害等等。而蓮霧用殺蟲劑催花,則從來沒有被正式評估過。

蔣永正也指出,陶斯松的風險最近在國際上受到注意,我國也緊縮限用,就算有人申請把它使用在蓮霧催花上,也不太可能擴大使用範圍或延伸使用。

YouTube video

防檢局:殺蟲劑催花是違規使用,陶斯松即將禁用於所有蔬果,將尋找替代方式

防檢局局長馮海東表示,有聽說過蓮霧催花使用有機磷劑,「我們的立場,基本上這是違規使用,」他認為,如此高濃度噴灑,對生產果品影響較小,對環境衝擊會比較大。

馮海東也指出,目前已經刪除很多陶斯松在蔬果類的使用範圍,未來計畫全部拿掉,到時候在蓮霧粉介殼蟲的使用也會被刪除,所以蓮霧完全不得使用陶斯松,撲滅松更是本來就不行。「可能要請試驗場所園藝專家找一些替代方式,有其他技術可以用,不用一直依賴這種做法。」

催花是農民智慧結晶,但手段應與時俱進

中興大學植病系榮譽特聘教授曾德賜直言,用有機磷劑催花,「完全沒有學理根據,也不符合農藥使用規範,」若是以為陶斯松可用在蓮霧殺蟲就認為用來催花沒關係,那是鑽法律漏洞。他也指出危機,「每年這樣催,樹會越來越弱,到最後就死掉,因為它等於是中毒,為了要活命,要繁衍,所以開花。」

蓮霧產業飲鴆止渴的做法不止於農藥催花。過去就有農民為了模仿海邊鹽地種出黑珍珠,特地提海水來澆灌,結果造成土地鹽化、果樹死亡的案例。

催花技術確實是農民智慧結晶,讓蓮霧幾乎可以週年生產,且產期任你調。但過度的催花手段,卻也讓果樹飽受損傷,縮短生產年限。蓮霧的生產面積在民國76年達到頂峰10,502公頃之後,一路下滑,至今107年只剩下3414公頃。

究其原因,繁瑣的催花技術必須耗費大量的人工和高昂的資材成本,當品質未達一定水準,就可能賠錢。而蓮霧樹經年累月被折騰且違逆天性,樹體也容易衰弱,遇上氣候變遷越來越頻繁劇烈,難以抵擋。再加上催早花的季節正值颱風豪雨,每每重創收成。

經營失當的果園,最後只能廢園(圖片提供_賴榮茂)

高雄農改場:把樹打薄,不用噴藥也開花

那麼,是否有可能既維持果樹健康、節省成本,又能有好收成?甚至,不用噴殺蟲劑催花?答案是:有的。國內研究蓮霧最資深的高雄農改場副研究員賴榮茂,近年努力推廣創新的「把樹打薄」修剪法,並與農民合作試驗,已有相當成果。

「今年早花很多人催不好,我算是催得很好的!」張靜玉語帶自豪。她撥開樹葉,露出套袋的成串粉紅果實,這裡的蓮霧不噴殺蟲劑陶斯松或撲滅松催花,依然結實纍纍,打破產業界「噴藥催花是必須」的四十年慣習。

枋寮果農張靜玉,採草生栽培與生態防治,不噴農藥催花(攝影_蔡佳珊)

這是屏東枋寮的「草皮在養」農場,顧名思義採草生栽培,而且盡量以有機可用資材取代農藥,還施放天敵益蟲做生態防治,年年做到農藥零檢出,不少癌友是主顧客。

張靜玉說,不噴藥也有花,祕訣無他,就是依照老師說的做。老師就是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的蓮霧專家賴榮茂,近年大力推廣「把樹打薄」剪枝法,顛覆過去傳統,不再「剃光頭」或強剪,保留果樹自然樹型,樹不僅變得更健康,而且開花率佳,無需噴農藥也會來花。

順著自然樹型,保留一些向上枝條,樹形穩定(圖片提供_賴榮茂)

催太多花會疏花疏到哭,「強剪」最需改變

蓮霧農大都認為必須要噴殺蟲劑催花,花才會來得整齊,一次爆發,不會斷斷續續,比較好照顧。但是賴榮茂點破迷思:「一棵樹的花出來兩萬多朵,只要留兩百串以內,也就是只要留1%的花而已,要疏掉99%!」不僅非常耗工,樹的能量也浪費掉。「現在都缺工,你光疏花就疏到哭。」

換句話說,催出滿樹花苞看似光彩,但其實反倒是噩夢的開始。賴榮茂認為,只要改變剪枝的方式,仍然可以催出足夠的花,不見得需要噴藥,農民絕對可以降低成本。「噴藥濃度太高,第一個就是農民會危險,成本也重,對樹的傷害也重。」

催花太多反而要耗更多人工疏花(圖片提供_賴榮茂)

為了讓自然生產夏果的蓮霧改為生產冬果,蓮霧農發展出種種催花技術:剃光頭、浸水、斷根、環刻、蓋黑網、噴藥⋯⋯為的都是製造逆境,讓果樹產生危機感而想要傳宗接代,即開花結果。但是諸多手段若是太過激烈,很容易損耗果樹元氣。

其中賴榮茂認為最急需改變的,就是「剃光頭」和「強剪」。「以前都是剪很重、剪很多,果樹就會長很多新枝葉出來,又需要很多抑制才會轉成開花狀態。」賴榮茂解釋,他現在都建議農民,只要輕度修剪、每次更新三成的葉片就好,樹冠要能透光,「這樣樹比較穩定,反而比較容易達到開花的狀態。」

賴榮茂講解維持果樹穩定的修枝之道(攝影_蔡佳珊)

維持自然樹型,穩定樹勢才有好品質

賴榮茂展示樹被理光頭之後的照片,「這就像整條水管被截斷,」之後反而從截斷面冒出密密麻麻亂糟糟的新梢,「理光頭的結果,長出來的葉片很小,光合作用沒力道,好幾片小葉子還不如一片大葉子。」如此的新葉不僅無法製造充足養分,還浪費樹體養分。

所以賴榮茂提出革命性的修剪法:「把樹打薄」。也就是維持果樹的自然樹型,但是從中剪出可透光穿風的空間,讓整棵樹層次分明又清爽。重點是上面一定要留幾條樹枝讓它自由生長,而不是全部剪短,這樣「根壓」上來就能逐級釋放。

【穩定樹勢的外觀特徵】樹冠上層維持中間高,向四方遞減高度,枝條生長方向朝輻射斜上生長。枝條間距疏,光線能透入,枝幹頂端維持自然收尾

順應自然樹型「把樹打薄」,透光通風(圖片提供_賴榮茂)

賴榮茂與農民互動頻繁,進一步以農民術語講解:「硬骨內要放軟枝」、「硬骨的要留出尾」、「刀口要遠離出尾」。

他強調,修剪是「基本功」,必須要從基本功改變。以前的「重剪」方式,「你越剪他越要長,造成樹不穩定,帶動品質的不穩定,收入不穩定,」例如裂果率居高不下,蓮霧產業才會走下坡,所以賴榮茂強調,「這個一定要先處理,是重中之重。」

【錯誤的剪枝方式】冒出大量新梢,葉片品質不佳

錯誤的剪枝方式,冒出大量新梢,葉片品質不佳(圖片提供_賴榮茂)
理光頭(圖片提供_賴榮茂)

新修剪法可降成本、省人工,還能減輕催花手段

賴榮茂長年觀察,蓮霧產業以前獲利佳,導致過於依賴資材,「都被資材帶著走」,農民才會用重剪和各種手段,然後再花費大量資材去壓制樹的成長。但是農改場傳達的是健康栽培的理念,從基本功做起,就是把樹照顧好,資材只是輔助。

改用新的修剪法,不只可省資材,更可省下大量人工!「光是疏花這步驟,一個女工一天可以疏十幾棵,以前一天才疏兩棵。」賴榮茂說道。

他也強調,「以前蓋網子要45-60天,現在可以十幾天就好,環刻和浸水也都可以減少天數,甚至不用也都可以。」也就是可以減輕施予果樹的壓力。最後只要把樹「剪開」透光,就有催花效果,「噴藥這個動作也可以省略下來。」

「以前就是比較激烈的手段,現在建議要緩和一點,用比較健康的管理方式,能開花就好,不一定要下那麼重的手。」賴榮茂認為,只有把蓮霧果樹的健康顧好,才可能抵擋日益劇烈的氣候變遷,而這必須釜底抽薪,徹底從修剪方式改起。

透過剪枝手法可將掛果枝條維持在下半部,不用擔心沒有矮化而採收不便(攝影_蔡佳珊)

農民實證光靠修剪就來花,生態防治更不能噴藥催花

而張靜玉的實地操作也證明,只靠修剪不噴藥,也會來花,不用再費力「催」。

雖然花況不是一次大爆發,而是分批來,但是她指出盲點,「統一來花是為了省工,大家都想省工,有沒有想過每個人都在同一個時候搶工?」尤其枋寮地區另一樣果樹是芒果,也相當耗工,蓮霧農常常得跟芒果農搶工。相較之下,分批來花,反而可以分散缺工壓力。

另外,張靜玉也響應友善農業的生態防治方向,在園中施放草蛉、椿象,養寄生蜂,營造害蟲的天敵,成效相當卓著,「只有第一年買蟲花錢,第二年就省了很多農藥錢。」例如令農民頭痛的「龜神」(粉介殼蟲),一年內幾乎銷聲匿跡,一百顆果實只有一顆看得到,都被天敵壓制了。但是這些益蟲,若遇上高濃度有機磷劑,必定全數滅絕。

張靜玉收留多隻流浪狗,也是她減少化學農藥而改採生態防治的原因(攝影_蔡佳珊)
張靜玉收留多隻流浪狗,也是她減少化學農藥而改採生態防治的原因(攝影_蔡佳珊)

張靜玉語重心長反映:農政單位應該要告知大眾,農藥催花造成從業人員的安全威脅和生態污染,賠上多少環境成本,並以消費者導向為訴求,推廣不用農藥催花。「政府不能再視而不見,坐看農業的環境生態潰敗。」

對於目前已有農民和農改場不用噴藥催花,防檢局局長馮海東認為,可以直接示範推廣,「這是絕對可以做的事情,找到更好的做法來替代它。」(文未完,請繼續閱讀系列三文請點選這裡

系列閱讀:

蓮霧辣手催花 01》歐盟禁用的有機磷殺蟲劑,台灣用來催花?十倍濃度毒霧亂飄,環境污染難以估量

蓮霧辣手催花02》殺蟲劑違規使用40年,政府知情不作為!農改場提解方:把樹打薄,催花免噴藥

蓮霧辣手催花03》園藝博士、農友實戰經驗,不噴農藥改噴肥料一樣能催花,嘆無人推廣

殺蟲劑陶斯松導致胎兒腦部缺陷,歐盟明年禁用,台灣學童尿液有機磷代謝物濃度高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