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種碳:大型企業如何推動歐盟的碳移除議程 (1)

內容提要

歐盟執委會(EC)將自身視為是一位能打造出一個整體架構進而對各種碳清除進行認證的開拓者。「種碳(carbon farming)」–主要是指封存於森林或土壤等土地中的碳–已成為最近氣候辯論中的一個全新流行詞彙,歐盟執委會正在推廣種碳,並將之作為即將來到的歐盟碳移除驗證架構(EU Carbon Removal Certification Framework)中的一項關鍵解決方案。

本次的報導說明,「種碳」是屬於農產業和石化燃料產業等大型污染製造者的企業議程中,制定推動項目的其中一部分,並在企業的淨零排放承諾中扮演關鍵的角色,這些承諾所依賴的假設是:企業持續、甚至增加的碳排放量,可藉由從大氣中移除碳的方式,特別是藉由碳交易的方式,來達到平衡。碳排放企業將此架構視為是一個能產生大量碳信用額度(carbon credit)的巨大機會,而這個機會將允許企業得以繼續排碳,並延後所急需執行的減碳行動。歐盟委員會此次推出的架構內容,將很可能允許種碳所產生的信用額度,在自願性碳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s)中進行交易,甚至可能提早於2030年就納入政府運作規範的方案之下。

此篇分析指出,企業對種碳的需求,聚焦在三大方面:

  1. 歐盟認證的抵消方案旨在維持現狀

所有部門的企業都渴望獲得經歐盟認證的碳信用額度,但對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行動細節並未達成一致的共識。在注意到與其他部門對碳抵換(carbon offset)的競爭日益激烈,農企業部門正在推動自身供應鏈的自發性碳抵換(voluntary offsets),即所謂的「嵌入(insetting)」。受歐盟限額與交易方案(cap-and-trade scheme)監管的化石燃料公司,正在要求將碳信用額度納入歐盟排放交易系統(Emission Trading System,ETS)的規範市場,以達成具有強制性的碳排放減量目標。參與產生這些碳信用額度的公司,特別是農用化學藥品大公司,目標是使碳移除信用額度能夠被廣泛使用,以確保一個龐大且穩定的碳交易市場。雖然歐盟計畫將此架構限制在歐盟範圍內,但至少在目前,來自不同部門的公司主張將該架構應開放給國際市場(私人市場),以及作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層級的潛力方案,企盼可生成更大的碳抵換供應鏈,並引起全球社會對氣候正義、人權侵犯和土地掠奪等議題的進一步關切。再從許多公司的角度來看,如歐盟共同農業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CAP)等公共基金,應該提供有利於他們的昂貴碳市場補貼方案。

  1. 為碳抵換的供應鏈提供廣泛認證

為了增加可用的碳抵換信用額度,並壓低其交易價格,私人公司正在推動碳移除(carbon removals)以外的各種廣泛認證方案,然而這樣可能會破壞碳移除架構的完整性。他們鼓勵將經認證的碳信用額度用於規避碳排(avoided emission)及碳排減量,但此舉卻把與基本原理完全不同的碳移除觀念完全混淆。為了幫市場增加更多的碳抵換額度,一些人主張在「一切照舊」的情況下建立抵換額度,而不是以現階段作為基礎的前提下,建立新的信用額度,並刻意地誇大可認證的碳信用額度數目。工業化畜牧業和農用化學藥品公司也要求以每公斤肉類、牛奶或農用化學產品所減少的碳排放量來獲得信用額度,這種會計技巧將使公司的絕對碳排放量在產量繼續增加的情況下持續上升。

  1. 屏除對陸地碳封存(carbon sequestration)非永久性與測量的顧慮

為了刻意避開土地的碳封存會因人類行為、自然干擾(如乾旱或洪水)和氣候危機本身等,所引起的高度可逆性反應的事實,私人公司一方面淡化了種碳產生的碳信用額度的重要性,同時又巧妙設計了具創意的會計審核機制。雖然一些如緩衝或保險系統、或縮短儲存認定期的概念,有機會解決教科書中所提到的非永久性問題,但這些方式並無法解決來自非永久性碳移除過程中,其產生的碳信用額度對氣候的影響。為了打造出盡量便宜的碳信用額度,私人公司主張採用基於不可靠和不成熟技術(如模型建立和遠距遙測)的系統來進行碳移除的測量和驗證;或者,他們提議可完全無需進行測量。不管在何種情況之下,此種土壤碳信用的額度都是基於假設、且未經驗證的碳封存。

農企業和化石燃料公司在立法過程中所擁有的強大代表權,讓歐盟走上了一條危險的軌道,有可能為碳抵換大開方便之門,淡化法規規範之目標,並允許私人公司對其業務進行漂綠(greenwash)。該主張將關鍵的公共人力和財政資源從緊迫的減碳任務中轉移出來,將原本可更好地直接用於支援農民實現農業生態轉型的目標,轉用於設立有利於大型污染者的種碳補償資金用途。歐盟執委會必須拒絕這些來自產業的提議,這些對自然氣候和生物多樣性不僅是災難性的後果,而且也會阻礙歐盟農業系統的必要性轉型。

1.企業推動種碳

1.1介紹

歐盟希望到2050年達到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ity)的目標。像歐盟如此的淨零目標,不努力擴大減碳的幅度,卻依賴一種不切實際的期望–即持續的碳排將被從大氣中積極移除碳的做法抵消。最近,產業界更宣導將這些碳移除行動,作為解決氣候危機的銀彈。2022年11月,歐盟執委會將為碳移除的認證提出一個立法架構。到目前為止,歐盟委員會仍然不清楚這些證書將如何使用。但是,一旦認證完成,碳移除證書很可能會在自願性與政府管理的合法市場上作為碳信用額度出售給污染製造者。此舉將為企業和政府創造一個重要的逃生通道,以抵消其持續的碳排放,而不是實施迫切需要的減碳以實現其氣候目標。

藉由「種碳」進行以土地為基礎的碳封存,將是歐盟委員會提案的最核心部分,此項提案將激勵那些可從大氣中捕捉碳的農業和林業的相關作為。對農民和其他土地管理者來說,儘管「種碳」被認為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但也是快速增長企業議題項目的其中一部分。歐盟執委會強調,「越來越多的私人種碳倡議已經出現,而土地管理者也自願在碳抵換市場上出售碳信用額度。「種碳」潛力不僅巨大,且現在也是站在歐盟層級上,擴大供應高品質碳信用額度的最合適時刻」。

為了針對淨零承諾的實際情況和歐盟執委會關於碳移除認證方案計畫的意義進行闡述,這篇報導分析了來自農企業和化石燃料公司期盼將「種碳」納入立法的企業需求。報導內容不僅檢視大型污染者表現他們投入於公眾諮詢和公開聲明的立場,並另外摘述了這些要求對氣候行動、糧食生產者和農業轉型正義所帶來的危害。

1.2淨零與歐盟委員會的碳移除架構

淨零世界的承諾–在未能從根本改變經濟結構的情況下,逕自達到溫室氣體排放和碳移除的平衡–已能讓許多公司對其各項業務進行綠化宣傳。雀巢(Nestlé)和拜耳(Bayer)等農企業、以及殼牌(Shell)和埃尼(Eni)等化石燃料巨擘都宣佈了各自的淨零目標,並計畫採用碳抵換額度的方式來實現淨零目標。然而,近期一系列出現的新文獻正在駁斥許多企業的淨零排放計畫,認為它們是空洞的承諾,並拖延了真正的氣候行動。

2021年12月,歐盟執委會宣佈了碳移除立法架構的整體計畫,也可被稱為「碳移除驗證架構」,歐盟表明為達到2050年氣候中和的設定目標,必須完成此項立法。此項法規架構將為碳移除證書頒發的認證機制設定一項工作原則,獲得的認證書可在政府規範方案下運作的自願性碳市場中,作為碳信用額度而進行交易,或在自己國家或歐盟內部的公共計畫中進行融資。該法規將允許歐盟所批准的碳抵換額度內容,比其它方案具有更多的認證可信度。歐盟對碳抵換方案的批准可能會增加代表需求方的污染製造者數目,也將激勵企業創造歐盟認證的碳抵換額度,使亟需達到的實際全面性經濟活動減碳量,處於嚴重的危機之中。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指出,「CDR〔二氧化碳清除–carbon dioxide removal〕並不能作為減碳的替代方式。」,減碳是最優先事項,也是最優先的要務。將碳永久性地移除將是必要、並可用來平衡那些「難以被消減的殘餘碳排」。

歐盟將自己視為是一位開拓者,為他們所認定不同類型的碳移除(包括種碳)認證,建立了一個整體性架構。作為碳抵換,這種碳移除方式被認為可平衡正在進行中的、和未來的碳排放:移除一噸的碳,可『中和』一噸碳的排放。然而,正在進行中的化石燃料碳排放將會在大氣層中保留數個世紀,而土地封存的碳匯(carbon sink)則會因受到人類行為、自然災害(如洪水、乾旱和火災)以及氣候變遷造成的溫度上升等影響,而被重新釋放回大氣中。雖然恢復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至關重要,但不能作為石油化學經濟和工業食品系統的碳排放補償。

在永續碳循環迴圈的溝通方案中,歐盟執委會指出,碳移除架構應指出「可從大氣中永續移除碳的明確解決方案」。然而,該溝通方案也旨在「提出……如何更好地獎勵土地管理者,可減少碳排放和增加碳移除的具體作為」。歐盟委員會為此架構廣開大門,該架構也可對土地部門減少、或避免排放的碳信用額度進行認證。在碳交易市場上出售的碳抵換額度,試圖將這些截然不同的碳移除、減碳和避免碳排放的行為混為一談,並暗示了所有關於碳的抵換都是平等的,它也讓人覺得任何關於碳的抵換都會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但事實並非如此。

1.3企業的種碳倡議

此時越來越多企業的氣候和淨零目標,係依靠土地碳匯封存來抵消企業的碳排放,雖然此方式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然而土地碳匯也比森林碳匯更容易被逆轉釋放。對土地碳匯需求的增加,也為企業在碳信用額度的業務中,創造了一項可換成現金的機會。例如,農用化學藥品巨頭–拜耳作物科學公司,成立了使農民參與「智慧碳實踐(carbon smart practice)」的「拜耳碳計畫(Bayer Carbon Program)」;全球化學肥料巨頭–雅苒(Yara),發起並資助Agoro碳聯盟(Agoro Carbon Alliance),這是一個正為我們所面臨的碳挑戰創造一個立足於土壤的新解決方案–「種碳倡議」。歐盟種碳聯盟(EU Carbon + Faming Coalition)則聚集了農用化學品巨頭–拜耳和先正達(Syngenta)、食品公司–瑞士英雄集團(Swiss Hero Group),和歐洲網路EIT食品(European Institution of Innovation & Technology),EIT的成員包括政府機構、大學和企業,如達能集團(Danone)、百事可樂(PepsiCo)和愛爾蘭肉類巨頭–ABP。作為聯盟的一員,他們極力倡導種碳所創造的碳抵換額度,並將之當作解決氣候變遷的可行之道。

乳品企業也正攜手開發產業專屬的碳移除方式,盼可儘量減少他們對氣候行動的責任。乳製品巨頭–Arla、皇家菲仕蘭康柏尼(FrieslandCampina)、達能集團、雀巢(Nestlé)、恒天然公司(Fonterra)和其他企業等,已經與國際乳業聯盟(International Dairy Federation)展開合作,開發專屬於乳製產品的生命週期分析方法–「C-sequ」計畫,藉以測量和認證土壤中的碳,這將使他們能夠制定產業專屬的碳封存會計原則,以抵消其碳排放。歐盟碳移除認證架構是這些公司促進、並擴大其碳抵換額度市場的一個新機會–此次,則有了歐盟的批准。

繼續閱讀: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87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