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農都共生學3 閱讀推廣普及於農村

閱讀知識、善用知識,是改變個人、家庭與村落、地區社會、國家的重要力量。

若將閱讀普及運動等同是一種農耕,那耕種於人心的閱讀若要普及農村,更需要如農耕的精神般,懂得在地的風土人情,順應既有的社會脈動,勤於鬆動人心,形成人人參與社會的觀念,多多溝通閱讀普及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以原有的推動社群,協助加以彙整,以期更有系統的做法&說法,感動更多人的認同、從民間到政府無論基層或中央、全國性組織或地方性組織,都能支持而參與。

「送禮物~~~我們這樣在愛鎮」即是促進原在鎮上國小的志工媽媽、五色鳥故事媽媽的服務,團結為愛鎮協會的社團組織,聯結有全國性服務經驗的台灣兒童閱讀學會,共同有系統的服務地方。以「送禮物」這樣的心意&概念,讓成人不分彼此的做出愛鎮兒童閱讀推廣的一生承諾,並志在推廣閱讀普及全鎮的永續,做出世世代代書香文化傳統的影響力。

閱讀若要普及於農村~~~~從唸故事、說故事、到孩子自己讀書&自己能夠選書為目標。這樣的任務,勢必要落實於家庭、學校、家庭與村落、地區社會、國家地區,普及到成為舉國生活的傳統文化。

2010年12月有幸受彭婉如基金會之邀約,一起到北歐國家考察,雖參訪的主題是北歐社會福利制度與做法,但是我觀察到瑞典的閱讀力,才是舉國人民進步的原創基礎。試想900萬人口的北歐寒帶國家,每週每人有0.7本書的閱讀力。意思是每週有630萬本書被全瑞典人所閱讀。

這樣一來與閱讀相關的經濟是否會跟著提升?會的!個人&家庭&學校&圖書館&企業的購買,所帶動的相關服務就產出。服務於閱讀的相關行業跟著澎勃發展,寫作、繪圖、發行出版、印刷、行銷推廣……..如同日本的作風,世界上新好書一週翻譯本就出現,相對的世界各國翻譯人才的需求就出現。國家在國際的生存條件不是相對優勢嗎?

當我們痛恨鄉間買票嚴重,不難理解知識的力量與思維的道德勇氣,遠遠落在都市的;夾在鄉里情誼與黑白道之威嚇之下的良民,如何敢與之對敵?如何抗得過利益共犯社群的金錢&機會的誘惑?愚民的教育與傳媒,數千年的漢文化的皇&民沙文思維,沒有三、四代人的民主洗禮,洗得掉嗎?賽德克巴萊電影中,那位負責評定霧社事件的陸軍少將鐮田彌彥/河原飾所說:日本百年前失傳的武士精神,竟在這裡看見!皇&民沙文的思維透過文化傳續,深深的在文學、在戲劇、在電影、在電視劇裡流行不輟。

能如瑞典進步全球90年的性教育&閱讀普及,平價普及優質的社會福利,此刻才為全球各國的朝聖地,並與其競爭力常居十名之內的實力都為聯合國近年報告中,所深深讚許!

一家之內的閱讀

家庭之內的閱讀,從我家40年的經驗看來,的確是~~~~從唸故事、說故事、到孩子自己讀書、自己選書。對兒子唸故事是從圖片書到故事書,也許是老媽較早經常唸書的關係,兒子10個月大就開始會自己翻書,慢慢週歲就能指字認字。觀察兒子&女兒的閱讀經驗,刻意的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兒子有父母做為有利的閱讀環境,女兒有哥哥為學習閱讀對象,雖然識字認字的起步時間有早晚,但是兩人在閱讀知識善用知識的能力上,卻不相上下。

有善於說故事的父母是孩子的幸福,我父母的人生的道理,都借用了說故事的方式教養。我們戰後出生的一代,有了識字能力與充沛的書源,說故事變得更為容易。當然弱勢家庭或沒閱讀概念的家庭,等同於戰前出生的一代,下一代的機會相對被剝奪了。但是從兒女和己身的經驗看來,閱讀起步時間雖有早晚,何時開始都會有良好的成效的,這是國家社會要推廣閱讀普及,到不分齡都可的重要的依據!

一個能指字認字的孩子,其探索知識之門一旦開啟,終生若閱讀興趣若不被打壓,大概就能將閱讀永續成為習慣了。從指字認字到孩子自己讀書、自己選書,那真是美妙的過程。目睹兒女從這過程進展到獨立閱讀,進入小學之後已經具備讀國語日報的能力,這樣的閱讀自信讓他們樂在閱讀。

好奇的老媽接著想出一個策略~~買書!每月爸爸領薪日的那週,即是親子買書日一直延續到,兒女能獨立去買書為止,記得是在國小高年級吧!在書店選書的經驗真的珍貴,選到不堪一讀再讀的後悔,讓兒女說出:「媽~~這書在書店看看就好,卡省錢!可以看很久的好書才值得買回家!」。這是在買書的過程一個有趣的發現,發現兒女閱讀胃口的差異性,從小四開始分流了!熱愛文史哲的兒子與熱愛生物科學推理的女兒,從選書的自由與長期買書的條件支持下,讓做為父母的我們驚嘆。有句話說:「健康的雞自己會找健康的食物吃….」。

從事教育改革的社會運動階段,常常被邀約演講而被問:「如何教養兒女…..」,經常我會反問家長:「想教養出怎樣的好兒女? 」多數家長說的通常不外是健康、課業、尤其以學校課業成績為重。家長本身終其一生在求學就業的過程,讀的是以學校指定範圍就足以應付,離開學校的不再閱讀,似乎被升學教育制度搞到沒有胃口,遑論要閱讀永續成為習慣?記得在國語日報的講座裏,請父母依兒女的求學階段分組,分別是學前、國小、國中討論教養的問題與經驗分享。國中的父母歸納出學前有閱讀能力的小孩,對父母的教養負擔較輕、問題較少!

我有位資優生兒的好友(非學校鑑定那種),不喜歡念學校的書,喜歡玩電玩玩到對電腦著迷,竟然為了禮解說明書上的日文,以一本自字典學起日文來。有機會接觸,喜歡&有能力&持續的閱讀,是從家庭開始的。這當中的陪伴與看重很關鍵,有一年去德國剛好遇到歌德的冥誕,全德的街頭與相關活動很熱鬧,湊熱鬧的買了一個演戲掛簾與紀念錶。這一個演戲掛簾是歌德媽媽依據三歲的歌德寫的,所做出的舞台。(我送給了一群帶兒女的袋鼠媽媽了!真可惜沒保存起來)依據劇本所需而有上下三個框框,分別是□○&三角形,父母盛裝的坐在掛簾前,很正式的裝扮如在歌劇院裏,觀看三歲歌德的生命第一次演出。

做為人母的我,因家貧失學,在初中就要早早離鄉上班養家,15歲至今,一生的工作與學習依賴閱讀極深,也深受閱讀之益無盡。74年成立社區兒童圖書室,遊說兒女偶捐出所讀過的書,讓社區孩子們讀到翻破翻爛甚至於送進回收堆。

書是耗材書才完成了印書的使命,不是嗎?閱讀文化從家庭出發,閱讀習慣從小奠基,一家之內的閱讀預算一定要的!投資在全家人的心靈糧食與食物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