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存在!」西拉雅吉貝耍部落 力求文化傳承

(居民小提醒:想參加西拉雅吉貝耍夜祭的朋友,請記得先閱讀這個行前說明,才不會不小心失禮)

去年開始推出「澤蘭米」的吉貝耍部落,是一支西拉雅族部落,雖然原住民族委員會至今仍以50年前的行政命令否決眾多族人正名的訴求,但吉貝耍人仍逐年舉辦夜祭、哮海祭謝神祭靈,近年更請耆老到學校向部落子弟講傳說、出繪本、採棉絮、製枕頭,要讓文化向下紮根、永續傳承。

部落四處和族人家中都可以看到插著華澤蘭、盛裝清水的壺,族人都稱「阿立矸」。(吉貝耍文史工作室提供)

06 阿立矸

西拉雅,台灣第一個和世界貿易的台灣原住民族

出了台南新營火車站,一路向東、沿著鄉道102走,穿越連綿阡陌稻田,就會來到東山區的吉貝耍部落(kabua sua),「kabua」意指木棉、「sua」是人居住的地方,因此又可意譯成「木棉部落」。

在民族分類上,吉貝耍部落屬於西拉雅族(Siraya),在過往被視為是「平埔族群」的一支,也就是居於平地、淺山的原住民,然而「平埔族群」其實並非一族,是基於政府管理才做出的分類;而吉貝耍雖然名為「部落」,卻並非一般人想像、位在高山、有崎嶇蜿蜒小徑的「部落」,散布在部落中的矮圍牆、三合院,反倒較像是傳統漢文化的農村聚落。

西拉雅族主要分布在今台南市、高雄市境內,部分遷居到屏東縣、花蓮縣,初步估計人口約有6萬名。西拉雅族堪稱是台灣最早和「世界」接軌、貿易的民族,自17世紀荷蘭人來台建立殖民地時,就有和西拉雅族人貿易、傳教、戰鬥的紀錄。

吉貝耍夜祭─現存西拉雅族最完整案例

西拉雅族共通的宗教信仰,是祭祀祖靈「阿立祖」,即西拉雅族通認的宇宙最高神祇,能攝孤魂野鬼(稱「向魂」)、並保族人平安。不過在吉貝耍,族人稱「阿立祖」為「阿立母」,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現在口傳傳說中;阿立母的壺中會插數枝華澤蘭(i-hing),被當作法器、或尪姨(inibs,即祭司)祭祀時配戴的花環(haloa)。一年中最重要的祭典,便是每年農曆9月4日深夜的夜祭,和翌日中午的哮海祭。

吉貝耍夜祭在2013年經文化部認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文物,是現存西拉雅族夜祭中保存最完整、成果最豐碩的個案。夜祭用以答謝阿立母一年來的庇佑,也提供給向阿立母許願的族人還願機會,當天在外工作的族人都會返回部落,並在大公廨前貢獻全豬。

謝神完畢後,即進行夜祭的重頭戲「牽曲」,由一群身著滾紫邊白衣、黑色裙底、頭戴澤蘭花環的尪姨和助理祭司,一同吟唱西拉雅語祝辭;而每輪牽曲唱完,都須擲檳榔製成的「筊」請示神諭,若阿立母不滿意,就須不斷獻唱,因此夜祭往往會達凌晨2、3點才會結束。

哮海祭則於翌日近午時分、在部落西南處的農田舉行,用以緬懷祖先、慰祭亡靈。相傳吉貝耍人的祖先來自一座「amia」島,由於飽受洪水、旱災,祖先便渡海來台,而遷徙途中又喪生許多族人,因此有哮海祭。和夜祭一樣,均由尪姨和助理祭司吟唱族語祝辭;相較夜祭牽曲,後者語音悲切、莊嚴肅穆。

吉貝耍夜祭在2013年經文化部認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文物(攝影/潘子祁)

10 夜祭

哮海祭是西拉雅部落兩大祭典,在部落西南處的農田舉行,用以緬懷祖先、慰祭亡靈

11-哮海-1
(攝影/潘子祁)

「平埔族群」正名運動30年,原民會仍以「未登記」、「漢化論」否決

即使吉貝耍部落文化保存成績斐然,現今政府認定的16個原住民族中,也僅有噶瑪蘭族屬於平埔族群,其他包含西拉雅、洪雅、巴宰海、拍瀑拉、噶哈巫、道卡斯、凱達格蘭等絕大多數平埔族群都不為政府承認具「原住民」的身分。因政府曾於1956─1963年間開放平埔族群登記作業,凡未在期限內登記的平埔族人,都被政府視為「放棄原住民族身分。」

另外,主流文化往往也視平埔族人「早已漢化」,既不會講母語、也不是住「傳統茅草屋」,所以不具原住民族身分也是「理所當然」。但陳怡君認為,文化認定的工具並不是只有語言、住宅,應該站在「生活樣貌」的角度去認識、思考。

「我們真的存在!」吉貝耍人力求文化傳承

面對「漢化論」質疑,今年53歲、生產澤蘭米的部落農友段福進說:「我們西拉雅人是真實存在、生活在這裡,日本人也承認我們是『熟番』呀!」他說,的確在解嚴前,「番」都帶有貶意,在村子裡只要聽到有外地人說「你是青番」,整個村子都會「掙到流鼻血!不准別人這樣叫。」但是這幾年來「我們漸漸開始重視文化保留的重要性,以前都不知道,現在才知道。」

陳怡君說,「我媽媽是吉貝耍人、爸爸是漢人,」當年她母親也被外人用貶意口吻的稱「番婆」,許多族人因此轉向於番仔田(今隆田)、六重溪和部落族內通婚,「所以我們並沒有消失,我們是真實的存在的,」且她認為原住民的身分是「與生俱來的,不是外人說『不是原住民,就不是原住民』。」

為爭取正名、傳承西拉雅族文化,地方於1998年成立「吉貝耍文史工作室」,陳怡君表示,工作室的重點除持續爭取正名,近年主要著重於吉貝耍國小的生活教育,像是請族內的耆老到學校講傳說,讓學生把傳說畫在陶板上、並懸掛在部落四方,成為部落巡禮、導覽的題材,今年連幼稚園的部落子弟,都能向外人侃侃而談部落裡的種種傳說。

部落中隨處可見吉貝耍國小生的陶板作品,記述著耆老們的種種傳說。(吉貝耍文史工作室提供)

07 陶版

而每年5月木棉飛絮的時節,西拉雅族部落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吉貝耍工作室召集人段洪坤還會帶學生採摘木棉絮、填充枕頭,既是年輕人的「畢業禮物」,更是在地耆老的童年回憶。

今年工作室更出版《渡海》童書,也就是將哮海祭的傳說製成繪本,並預計將在吉貝耍國小舉行分享、說書會,而暑假期間也會邀請部落耆老和返鄉的年輕人交流,分享部落往事。

「工作室的使命就是把文化傳承下去,」陳怡君說「我們也期許澤蘭米能讓部落農民有較好的收入、然後回饋給我們,」現在澤蘭米是由工作室義務建造通路,而工作室的成員都是「另有正職、假日返鄉做義工」。

更多資訊可以上吉貝耍文史工作室(http://wp.e-tribe.org.tw/kabuasua/?page_id=145)查詢更多傳說與相關資料,或澤蘭米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ihingpak

參與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請先閱讀行前說明

延伸閱讀:西拉雅祖靈賜福 吉背耍部落種無毒澤蘭米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