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夏耘農村草根訪調系列二:二林王功(2)

文/林樂昕、陳寧、黃裕穎、紀心韻、楊湘琳、林明樺、陳怡君、吳佳玲、陸冠名、鄭弼偉

前言 「夏耘二林/芳苑訪調小組」是夏耘農村訪調的其中一支隊伍,本組的訪調範圍並不僅囿於傳統的「農村」,在著名的台灣農鄉彰化二林之外,更順著對於台灣一級產業的關懷前進彰化西南沿岸,探訪芳苑與王功的近海養殖漁業。

牡蠣業的經濟鏈一:蚵與蚵農的介紹

蚵(也稱作牡蠣)是怎麼長大的呢?經過這次參訪芳苑地方工作者阿水,我們才知道:一開始蚵農們會放置蚵殼在潮間帶上,讓蚵苗附著在蚵殼上,以海中的浮游生物維生的蚵,慢慢長大,成為我們吃的鮮蚵。

阿水說,一年當中的夏季七月八月、冬季一月二月是放蚵苗的好季節。而芳苑蚵業是平掛式,蚵需養一年才能採收。但從蚵苗附著到餐桌上的鮮蚵,蚵農們要做哪些事呢?蚵農養蚵其實就像農夫種田一樣,當中有一道道的過程呢,讓我們一一數道來:

   一、選蚵殼、蚵殼打洞:有好的蚵殼才讓蚵苗好附著、打洞才能讓殼苗附著。
   二、蚵殼綁上蚵架、放置蚵苗:在陸地上打好洞後,就要把一長串的蚵殼放到
           蚵棚裡,讓蚵苗附著。
    三、分開蚵架:當蚵長夠大時,蚵農就必須將蚵串分開點,讓蚵能充分獲取浮
           游生物。
   四、挑蚵螺:蚵螺是專門吃蚵的天敵,會分泌酸性物質穿透蚵殼,吸食蚵肉。
           所以蚵農須去蚵田裡挑蚵螺,以防蚵被吃光光。順帶一提,挑出來的蚵螺
           可以吃、所以也可以賣錢呢!
    五、開蚵:去過王功街上的人一定看過,一群群長輩們在開蚵殼,以出售鮮蚵

  
搬移蚵殼的蚵農                                              
圖片來自:                                                    
番挖61號 文史自然行動倉庫 部落格      
              

蚵的天敵-蚵螺
圖片來自:蚊咬 部落格

這些工作就已經養活了芳苑蚵業數萬蚵農,而且沒工作的地方居民若認真剝蚵殼,一天還有不錯的收入呢!上面我們說的只是蚵農的工作而以喔,但中間加工、銷售的部分還沒提到呢,請接續看下篇:牡蠣業的經濟鏈二:蚵的加工。

【牡蠣業的經濟鏈二:蚵的加工

蚵的搬運工

我們拜訪以蚵業加工為業的中盤商-陳大哥。大哥的工作,主要是跟蚵農購買長大的蚵(未剝蚵殼),請人幫忙剝蚵殼,之後將剝好的蚵拿去市場賣。這看請來很像平常蚵業貨運的中盤通路商,到當中可有大學問呢。

原來剝好的蚵拿去市場的攤位賣,這一個個攤位都是陳大哥的客戶,而這戶都要自己去找的呢,很多還是從陳大哥的爸爸傳下來的老客戶。而蚵的價格並不固定,會隨著季節而有波動,通常冬天的價格會高一些,而主要是由嘉義的東石的市場來決定價格的。陳大哥驕傲的笑說他這蚵業搬運工,可是養活一家17口呢。

蚵殼粉工廠

走進蚵殼工廠,觸目所及就是一座座由蚵殼堆積成的蚵殼山。這是生產蚵殼粉的地方根據製作過程溫度的不同可分三種蚵殼粉用途:農業施肥、石灰粉、養畜牧。蚵殼因含高量的鈣質和碳酸鈣,可當做農業的施肥、降低土地的酸度。另外,家高溫6000度後可以當作石灰粉。因富含相對多營養素,飼牧業來說,蚵殼粉可說是相當的營養呢!

蚵殼工廠的主人翁-林大哥從一開始蚵殼的撿雜物、入6000度火爐的蚵殼粉加工過程一一介紹,林大哥很得意的說這所有的裝置都是他設計的,而蚵殼粉工廠全台有五座,一座就在芳苑鄉!據他說,光每月搬運蚵殼的卡車就五部、每人都要五六萬的薪水。可見這蚵殼粉的利潤不斐。

還有大廠商邀下大量訂單給林大哥,但被林大哥拒絕了,林大哥:「對我來說穩定的生意最重要了,一次訂這麼多貨,很不穩定,要是他們又說不要了那我們就完蛋了。」

    

王功蚵藝文化中心 如何讓平凡的蚵殼成為高經濟價值的藝術?

蚵殼藝術自90年開始研發,王功蚵藝文化協會在民國93年1月正式成立,館內作品涵蓋人像、候鳥、家禽、海濱生物等,結合材料有黏土、彩繪顏料、浮木、海砂、鉛線等,結合技術有彩繪、雕刻、製陶、絹印、編織等,館藏作品數百件。

王功蚵藝文化協會在民國92、93年因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支持下,蚵藝文化已漸漸在本地生根發芽,在內獲得社區居民熱烈響應,在外也廣受好評,越來越多愛好藝術者、旅行者、返鄉人要求參觀。1

94年獲勞委會的支持開始執行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村民們常常熱心主動提供蚵殼,共同欣賞蚵藝之美,社區互動的情感,在蚵殼之間流轉。更重要的意義是隨著蚵藝的發展,試圖帶動漁村商機,創造就業機會,並融合原住民、外籍新娘、資深住民等多元族群的交流與互動。

小結:我們只有去採訪兩天,就得知看其來平淡無奇的鮮蚵,並非外界所想像的蚵業是毫無經濟價值的產業,其實背後有巨大的經濟鏈,支持著蚵農、像X大哥的中盤商、蚵殼工廠、蚵藝中心,讓這些人能過著充足的生活。蚵農一提八輕設廠,他們都皺著眉表示非常擔憂:「我們活的好好的,生活的也很富裕,政府真的要我們走上絕路嗎?」

【進入夏耘訪調第三天 】

進入夏耘二階訪調第三天,今天來到芳苑普天宮,在配合潮汐時間準備出海之際,大夥進入浩大的廟宇拜拜,祈福今天行程順利兼國光石化夭折,整裝完畢後,跟隨著阿水大哥坐上鐵牛車朝蚵田方向前進。

兩台鐵牛車不管是行駛在村莊的巷弄或是一望無際的潮間帶,只要有人群所在,坐在前頭的夥伴像極了候選人的拜票方式,奮力揮手打招呼,只差沒唱出快樂的出航之類的歌曲,興奮之情不亞於中樂透!

經過了摸蛤、捕魚、開蚵短短二個小時的體驗時間,驗證了阿水大哥說的一句話「生態無須太多的解說,親身體驗最重要」,看著大家開蚵的模樣,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自己,一開始好奇地跑去看阿嬤開蚵,隨口問能否讓我試試,之後可說是惡夢的開始,戴上手套、拿起 “蚵刀”把蚵仔填滿在碗內成尖塔狀,又要小心不戳破它的肚子,使得我的屁股坐麻了,手也皺巴巴的,時而玩伴的邀約還不能同行玩耍,心情真的很鬱卒,這一切的哀怨當工資出現在眼前,就完全消失得無影無蹤,滿臉笑容拿著帶有腥味的二十元,蹦蹦跳跳回家去。

飢腸轆轆的大家,帶著驚奇與滿身的海水,離開這片如同璞玉的潮間帶,飽足一頓,隨後跟上阿水大哥的腳步,讓我更進一步瞭解地方產業的現況,原以為蚵殼的打洞、串、綁,都由蚵農一手包辦,想不到在蚵的產業裡,還有外包的情況呢!整個製作的過程,都必須人力付出,無法完全機械化,就單以蚵的生產鏈來講,它是提供了在地眾多的工作機會,“只要你肯做,不怕沒飯吃”在此地全然地呈獻在眼前,毫無虛假造作。

這片潮間帶所擁有的一切,還是有請您來細心體會!讓它親口告訴你,八輕國光石化的到來,會造成多大的衝擊,這片大海為何對世代生於此處的人們何其重要,請你來彎腰觸摸,聽清楚內心的感受,最終才會明白“討海人”選擇的關鍵是什麼。<未完待續>

 

1文字摘自蚵藝中心網頁